谈及郎酒的历史,说长不长说短不短,民国9年(1920)二郎滩惠川槽房采用大曲酒生产工艺,试制回沙郎酒。民国14年(1925),经贵州茅台荣和酒房酒师张子兴指导,开始用茅台工艺酿造回沙大曲,时仅一个窖池。民国18年(1929)改名仁寿酒坊,发展为三个窖池。一次投粮8万余斤,产品命名为回沙郎酒,简称郎酒。民国23年(1934)酒房解体停产。民国27年(1938)邓惠川与莫邵成合办成记惠川老槽房,然后恢复生产。
郎泉水酿琼浆液,天保洞藏酒生香。这就是郎酒成名之处。郎泉在云雾飘渺的普云山麓,泉水穿山过隙,蜿蜒流经几十里,到古蔺郎酒厂门前喷出成泉;泉水清凉爽口,甘美纯净,含有多种微量矿物。天宝洞是普云山上的天然岩洞,有上下两层,共有8000多平方米。洞内常年气温在18℃——22℃,洞口洞内的温差相距甚小。将酒储存在这天然酒库中,可促进酒体柔软、香化、老熟,因而其酒酱香、焦香、酯香、醇香协调,酒液柔和,故质优而味醇。
尽管郎酒的品牌文化宣扬的无比美好,但是它近年来的发展路途也是万分坎坷的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走进郎酒历年来的五大公关危机事件:
一、郎酒深陷“解约门”
2013年5月底,郑州大学的学生发微博称,作为郎酒2013届校招生,他们一批20个人在等待了6月后被告知解约。同解聘的还有云南大学、四川大学、重庆工商大学、安徽大学、西南财经、西南大学、西北大学、海南大学等学校。当时,南昌大学便将郎酒纳入了招聘黑名单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郎酒的解约行为也实属无奈。当时有数据显示,郎酒集团总库存高达65.9亿元,成品库存超过57.7亿元。郎酒业绩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,库存压力大、产销矛盾、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已经表明“解约门”并不是偶然事件。
二、“红花郎10年”被曝涉嫌虚假宣传
郎酒被曝旗下主流品牌“红花郎10年”等涉嫌虚假宣传。据媒体报道,红花郎10年或许并不是存放了10年的陈酒,而是用基酒勾兑的,且年份基酒占比极小。
三、郎酒被曝变相裁员
去年年初,郎酒变相裁员的事件被媒体曝光,有郎酒员工反应,郎酒公司为甩掉人力包袱,正大规模采取劝退等变相裁员的方式,令员工离职。郎酒员工表示,“郎酒公司通过不发工资、不报销住房补贴、不发去年年终奖、往偏远地区调岗或无故降薪降职等手段,逼迫员工主动递交辞职申请以逃避责任,拒绝支付违约赔偿金。”
四、郎酒与1919决裂
2013年9月初,郎酒发布声明称,郎酒公司已于2012年12月11日和1919终止合作,该公司不再是我司授权的经销商。并表示,我司对四川壹玖壹玖企业管理连锁有限公司及其门店(含1919酒类直营网店)所售郎酒产品不作质量保证,不提供售后服务。业内人士表示,在郎酒与1919决裂的背后,核心是白酒产品的定价权归属之争。
五、郎酒被曝千名工人离职
今年初,郎酒被曝千名工人离职。据悉,今年春节过后,郎酒集团二郎酒基地出现离职潮,各个生产部门都有人离职,以酿造部门最多。员工称离职人数比例高达30%,人数约1000多人。据称,工人的离职和薪水有关。对于这股离职潮,有行业人士认为,白酒行业的确有招工难的趋势。比如发酵、培曲等酒厂生产系统典型的重体力活,年轻人不愿意干。
尽管郎酒近年来话题不断,但是郎酒在酒界的快速崛起,堪称业内一个奇迹的典范。尤其是起起落落的郎酒一哥“汪俊林”更是业内的传奇人物。8月29日-31日,郎酒集团2015年度新员工培训举行。汪俊林出席并为700多新员工授课,此举也正式宣布了自汪俊林被调查之后的正式回归。而郎酒成为了川酒“六朵金花”中第一家改制为民营的酒企后,公司快速发展,郎酒集团的销售额在2001年不足3亿元,6年后,达到了2007年的10亿元;2011年飙升至100亿元,郎酒当时已然跻身“百亿俱乐部”;2012年郎酒集团将目标定为120亿元,最终实现了110亿元。
12年时间,郎酒集团的销售额实现了近40倍增长,可以说郎酒集团是在市场最好的年代长大的。在以红花郎为产品“头狼”的增长带领下,销售额到2011年首次突破百亿。2012年,郎酒销售额达到110亿高峰。不过,郎酒这一高速发展,亦伴随着行业共面的一些不小问题:主要是白酒产品渠道库存压力巨大,一部分产品实际仅是卖给经销商,并未真正被消费者喝掉。积压在渠道上。
此轮酒业调整以来,郎酒一直寻求解决红花郎渠道库存的问题。今年7月初,郎酒还宣布停止供货红花郎。“红花郎库存从2012年底到2014年底下降了70%。总而言之,郎酒在市场上的表现仍然是业界学习的榜样,但是渠道的混乱导致的市场问题仍需引起我们的注意,就让我们拭目以待郎酒的“头狼”汪俊林将带领郎酒带给酒业市场怎么样的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