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头条 > 热点 > 正文

为何大年三十时有时无?

分享到: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    发布日期:2024-01-11  浏览次数:73
   今天(1月11日)进入农历十二月,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腊月,距离龙年除夕还有1个月。一进腊月就是年,腊八粥、腊八蒜、过小年、买年货,民俗里的腊月,充满仪式感。农历十二月为何叫腊月?有何习俗?为何年三十时有时无?

  农历十二月为何叫腊月?

  进入农历十二月,年味越来越浓了。十二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,俗称岁尾,还有腊冬、残冬、腊月、冰月、余月等别称。其中,人们最熟知的别称当属腊月。

  之所以叫腊月,是因为“腊”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“祭”名,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,先民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,拜神敬祖,以祈福求寿,避灾迎祥。这种祭奠仪式称为“猎祭”。因“腊”与“猎”通假,“猎祭”遂写成了“腊祭”,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。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,到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中国,下令制定历法,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“腊月”。

  腊月有哪些习俗?

  进了腊月门,也就开始有了年味儿。“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。腊八粥喝几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。二十三糖瓜粘,二十四扫房子,二十五磨豆腐,二十六去割肉,二十七宰公鸡,二十八把面发,二十九蒸馒头,三十晚上熬一宿,大年初一扭一扭。”这首民谣《腊月歌》“唱”足了腊月里的各种民俗大戏。

 
 
免责声明:
网站内容来源于企业机构、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,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如果有侵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妥善处理内容。
 

为何大年三十时有时无?二维码

用手机扫二维码查看本条资讯,查看更多资讯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:"w90852888",每日最新资讯,热点产品!